中阮基本演奏技巧在独奏和京剧伴奏中的运用

摘 要:中阮的音色浑厚,恬静,富有诗意,不仅有着丰富的独奏表现力,还受到民族乐团,戏曲乐队的青睐。由于音乐性质和演奏定位的不同,中阮在独奏和京剧唱腔伴奏过程中,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艺术运用。本文以中阮独奏的基本技巧为基础,探析,总结中阮在京剧伴奏中的技术运用。
关键词:基本按音;止音;平指;换把;轮;扫弦
中图分类号:J632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2096-7357(2025)01-00-03
中阮,起源于秦汉,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,在20世纪50年代,又改良成了现代中阮,在声部排列中,属于中音声部。音色浑厚、柔美、恬静,富有诗意。因其优秀的中音声部的音色特点,在民乐团,小重奏乐队,还有很多戏曲乐队中,都会加入中阮,充实、加强乐队中音声部的音响效果。在很多作曲家、演奏家颖悟绝伦的智慧和辛勤创作下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中阮的独奏作品琳琅满目,乐器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多彩。演奏技巧得到了巨大的拓展和发掘。现代中阮的演奏技巧,包含左手演奏技巧和右手演奏技巧。左手演奏技巧包含:持琴按音、止音、平指、揉弦、换把、泛音、打音、带音、滑音、推弦、拉弦、吟弦等。右手演奏技巧包含:弹挑、轮、扫弦、拂弦、滑奏、拍弦、k弦等。以及在这些基础上衍生出的各种演奏技巧。京剧音乐伴奏,由于音乐性质和演奏定位的不同,中阮独奏的这些技巧不会全部运用到伴奏音乐上。运用的一些技巧,在使用的方法上,有时,也会和独奏形成很大的区别。因此,我们在中阮独奏和京剧伴奏中,这些基本技巧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。下面,我们具体分析这些基本技巧在独奏和京剧伴奏中的艺术运用。
一、基本按音
持琴按音,是中阮演奏左手最基本的演奏技巧。中阮独奏和京剧伴奏,现在都流行两种持琴按音方法:一种是左手大指支撑琴头作为支点,左手掌悬空按音;另一种是左手虎口支撑琴头,左手掌作为支点按音。独奏的这两种方法,是现在流行的两种演奏流派的独奏方法。而京剧伴奏的这两种方法,一是有民乐演奏基础的演奏员,选择以左手大指作为支点或左手掌作为支点的演奏方法,另一种是有戏曲乐器演奏基础的演奏员,他们大部分都有京胡,京二胡,月琴,三弦的演奏基础,这些乐器左手持琴按音的特点就是以左手虎口作为支点,持琴按音。这两种持琴按音方式,除了持琴支点的不同,手指按音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[1]。
1.我们通常选择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四个手指按音(大指按音非常少见)。选择手指指肚的指尖部位按音。
2.左手指自然弯曲,指尖第一关节不能折指。
3.我们要用整个手指大关节的力量抬指按音。
4.手指按音要按在琴品的斜上方,紧贴琴品按音。
5.在同一个把位上,尽量保持手掌平衡,四个手指不分主次,依据科学的把位顺序按音。
二、止音
在独奏和京剧伴奏的旋律中,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同时值的休止符。休止的方法,可以用右手休止,和左手休止。由于右手捏弹片的原因,我们大部分的休止是靠左手完成的。左手休止的方法分为抬手捂弦止音和松劲止音这两种。
(一)抬手捂弦止音
在空弦音和休止相结合或在空弦顿音演奏时,左手单指或多指提前抬起,轻轻捂住琴弦,达到休止状态。这样的止音技巧,在独奏的过程运用得比较多,因为独奏旋律会选择很多空弦开放音演奏。例如在中阮独奏曲《龙灯》的开头的扫弦休止、四弦、三弦、二弦,都是空弦,所以扫弦以后,左手就按照这种方法做止音动作。
(二)松劲止音
在左手按音和休止相结合或按音的顿音演奏时,左手指在按完音以后,快速松劲抬起,让琴弦恢复到空弦的状态,但手指指肚不能离开琴弦,以达到止音的效果。这样的止音技巧在独奏和京剧伴奏中会经常用到,尤其京剧伴奏,我们时常为了加强唱词的重音和语气,会选择这种止音技巧,以免中阮的声音过于绵长拖沓。
三、平指
平指指左手在同一个琴品上平按两根、三根或四根琴弦,配合右手琶音,或者扫弦技巧形成分解和弦或和声音程的音响效果。在独奏和京剧伴奏中,平指被广泛运用。例如,在中阮独奏曲《云南回忆第三乐章》的快板部分,大量运用四根琴弦的平指扫弦,使音乐情绪饱满激昂。在京剧《文昭关》核心唱段中,“五更天”“向爹娘”“向谁言”等拖腔部分,左手平按三根或者四根琴弦,形成四度、五度和声扫弦,增强了音响效果,激发了演员的音乐情绪。
四、换把
换把是中阮独奏的重要技巧,用于扩大旋律音域,增强音乐表现力。独奏曲中换技巧常见,是高级独奏曲的必备技巧,也是衡量演奏者水准的标准。然而,京剧伴奏的换把,反而非常少见,因京剧伴奏的传统唱段,大都运用中阮的中低音区(三弦、四弦、二弦)。即使在旋律中出现高音,通常选择低八度演奏,避免换把,以增强乐队的和声厚度。现代京剧配乐中偶尔需要中阮换把演奏高音,但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多见[2]。
五、左手的其他技术
揉弦、泛音、打音、带音、滑音、推弦、拉弦、吟弦等技巧,在独奏中,都有很多灵活巧妙的运用,但在京剧伴奏中,只有揉弦这个技巧会在昆曲中少量运用,其他的这些技巧,在京剧伴奏中几乎不会使用。
六、弹挑
弹挑,是中阮右手最基本的技巧,右手所有的技巧,都是由弹挑变化发展而来。弹挑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弹挑均匀,音色饱满清晰。
(一)中阮独奏弹挑
中阮独奏,是要完整地演奏主旋律。要求弹挑均匀,音乐棱角分明,弹挑的运用频率基本相同。
1.八分音符、十六分音符出现时,我们多数情况是安排等比例的弹挑。
2.前八后十六分音符,我们安排成“弹,弹挑”。
3.前十六后八分音符,我们安排成“弹挑,弹”。
4.切分音节奏,第一个音安排“弹”,第二个音也是安排“弹”来突出节奏重音。
5.其他节奏型组合出现时,如果是双数音符,我们基本安排等比例的“弹挑”,一些重音符号对应的音符,我们都会安排“弹”的技巧。弱拍部位的单音,我们通常安排“挑”的技巧。
(二)京剧伴奏弹挑
京剧唱腔的主旋律由“三大件”(京胡、京二胡、月琴)完成。中阮主要运用“减字演奏”的方法,演奏旋律的骨干音。突出唱词中的重点字词。弹挑安排遵循“重弹”“轻挑”的原则,多用“弹”的技巧强调语气重音,“挑”的技巧使用较少。
1.八分音符:按重点字词的原则,选择对应的音符,用“弹”的技巧演奏。有的单字唱词对应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,这个时候我们选择“字”对应的第一个八分音符,用“弹”的技巧演奏。在八分音符的旋律唱腔下,我们按“多弹”“少挑”的原则演奏。
2.十六分音符:当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出现时,除了按照重点字词用“弹”技巧演奏的原则,我们可以减字演奏,选择第一和第三音符,组成两个八分音符,安排“弹弹”或“弹挑”演奏技巧。另外,我们还可以选择第一、第三、第四音符,形成前八后十六分音符,安排“弹,弹挑”的顺序演奏。
3.前八后十六分音符:这种节奏型音符出现时,我们一般会选择第一、第二音符,组成两个八分音符,安排“弹弹”或“弹挑”技巧演奏。
4.前十六后八分音符:这种节奏型音符出现时,我们一般会选择第一、第三音符,组成两个八分音符,安排“弹弹”或“弹挑”技巧演奏。
5.附点八分音符:这种节奏型音符,我们可以弹奏第一个音符,安排“弹”技巧演奏。如果不减字演奏,我们就和独奏演奏方法一样,安排“弹挑”技巧演奏。
6.三十二分音符:四个三十二分音符出现时,我们选择第一、第四个音符,组成两个十六分音符节奏型,安排“弹弹”或“弹挑”演奏。当八个三十二分音符出现时,我们选择第一、第三、第五、第七音符,组成四个十六分音符,用“弹弹弹弹”或“弹挑弹挑”技巧演奏。
7.唱腔的一些特定的板式,在弹挑的运用上,我们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。
摇板:这种板式,无论主旋律的节奏型怎么变化,中阮全部简化成八分音符的律动,全部安排成“弹”的技巧演奏,结尾长音可以安排慢弹挑。
流水板:这样的板式,多用“弹”和“弹挑”结合的方式运用。乐句的前半部分多简化成单音弹奏,乐句后半部分,可以安排双音的“弹挑”形式,增强旋律的段落感。
急板:这样的板式,我们通常演奏单音符,多数情况安排“弹”演奏技巧,演奏重点唱词对应的音符。
七、轮
轮的技巧分为小轮和长轮两种。小轮分为2345678七种。八个以上的轮,被称为长轮。
(一)小轮
1.独奏小轮:独奏的小轮运用得非常丰富灵活,可以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,出现在节拍的任何部分。独奏的小轮,颗粒感强,具有较强的音乐灵动性。独奏常用双数小轮,偶尔会用单数3小轮,在附点节奏型和切分音节奏型中,也会选用单数小轮。
2.京剧伴奏小轮:中阮在京剧伴奏中,小轮的使用频率很少。即便在使用中,也多是选用单数小轮。这些小轮的位置,基本和月琴小轮的位置重叠,如在慢板中,一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型,可以将第二个音符安排成双音轮。一拍的两个八分音符节奏型,可以在第二个音符上安排三小轮。另外,在一些渐慢的乐句终止的结尾处,或带有重音标记的地方,我们可以安排3小轮的技巧演奏,用以加重音乐终止力量和音乐语气力量。
(二)长轮
1.独奏长轮:出于主旋律表达的需要,在抒情或奔放的音乐长线条出现的地方,我们都会安排长轮的技巧。长轮中的弹挑密度大、轮速快、线条音色平稳、均匀清晰、强弱起伏变化表达清楚。
2.京剧长轮:中阮在京剧伴奏的长轮,也要求线条音色平稳、均匀清晰、强弱起伏表达清楚。但京剧伴奏的长轮,轮速和密度不能太大,而且京剧伴奏的长轮运用的地方相对较少,只是限定在一些特定的地方使用,大都以弹挑渐快加速发展到长轮的方式出现。例如,在我们常见的一些散板、二黄散板,还有西皮导板的唱腔部分等地方,我们安排长轮的技巧演奏。
八、扫弦、拂弦
中阮扫弦包含双弦、三根琴弦、四根琴弦的扫弦。中阮的扫弦极具张力,音响效果非常浑厚饱满,在描述宏达,宽广辽阔的艺术画面,表达激昂饱满的音乐情绪,突出特殊音乐棱角时,有着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力。在民族管弦乐合奏时,中阮也大都以后半拍的双音或和声扫弦的形式出现[3]。
(一)独奏扫弦:作为独奏的基本技巧,扫弦的运用也非常丰富。
1.主旋律的动机:在乐曲开头,动机出现的时候,就用扫弦演奏技巧将音乐动机展开,如在中阮独奏曲《满江红》中,主旋律动机,就是用扫弦技巧加以表述展开。
2.快板、音乐高潮部位:在独奏曲的快板,或者音乐高潮的部位,为了音乐情绪的表达,除了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表述,也会安排扫弦,扫拂弦与弹挑结合的方式出现。
3.音乐结尾部位:独奏曲的最后段落如果是快板,基本就在快速强拍状态下结束,这个时候,中阮都会安排扫弦或者扫拂弦强收。这样的收束方式,会让人感受到音乐力量饱满有力,音乐情绪干净利落。
(二)京剧伴奏扫弦:伴奏中的扫弦大都出现在一些特定的板式和节奏型当中。
1.西皮导板的过门:如《走麦城》《汉津口》等西皮导板的过门音乐,我们就可以用双音、三音,或四音扫弦演奏骨干音符,渲染、烘托出宏达的气场和人物情绪。在后面唱腔结尾的长音拖腔,中阮往往需要加入扫弦来推高音乐情绪,具体方法是:扫弦的频率跟京胡运弓加快的频率同步。做一个渐强的扫弦,情绪推高变成扫拂弦的演奏形式。
2.唱腔拖腔:在一些速度快、情绪饱满激昂的拖腔下,我们一般会安排一个渐强的扫弦。如《乌龙院—杀惜》宋江唱段“上前去,与她理论——”我们可以安排三音的三根琴弦扫弦,由弱渐强,不断推高音乐情绪。
3.加重情绪、语气重音的演奏:为了加重情绪、语气重音等要求,我们会在这些特殊位置加上扫弦,如《乌龙院—杀惜》阎惜娇唱段“又怕好事反难成——”最后一句唱词的重音,我们就可以安排四根琴弦的扫弦来强调艺术情感的状态。
4.唱腔中间的过门音乐:一些过门音乐,都有一些的特殊的节奏型,这些节奏型都会突出一些节奏型重音,这个时候,我们通常都是用扫弦单独演奏这些节奏重音,如同民族管弦乐合奏中中阮扫弦的状态,使旋律棱角更加明显突出,让音乐的旋律更加稳健,又充满活力。
在京剧音乐中,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昆曲和唢呐曲牌。这个时候,我们就按照中阮独奏的要求去演奏,根据旋律的节奏型,正常安排弹挑顺序;长节拍音符安排长轮演奏;不需要减字,完整地演奏主旋律。昆曲,因其特殊的音乐状态,我们大多安排弹挑和长轮技巧,尤其长音,我们多用长轮演奏,长轮线条要美,强弱起伏要交代清楚,昆曲的演奏几乎不用扫弦技巧。唢呐曲牌,中阮的演奏,弹挑的力量要加重一些,长音的演奏可长轮,也可变换成扫弦的技巧演奏,扫弦最好以由慢变快的方式演奏。
九、结束语
京剧艺术的推广和发展,不断吸纳更多京剧艺术爱好者的加入,京剧乐队中阮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,希望这些分析和演奏实践经验,有助于有一定民乐中阮演奏基础的同学。由于本人对京剧中阮伴奏的学习和实践的沉淀时间不长,一些理论和分析可能会出现一些争议,恳请前辈和同仁批评、指正。经过大家的努力,我们中阮的演奏事业不断发展,我们也为京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。
参考文献:
[1]申婷.中阮演奏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探讨[J].艺术家,2021,(12):128-129.
[2]郭为.论中阮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[D].沈阳音乐学院,2013.
[3]郭碧云.丝弦五重奏中的中阮演奏及艺术探析[D].上海音乐学院,2015..
作者简介:刘德业(1985-),男,江苏邳州人,硕士,国家三级演奏员,从事中阮演奏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