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以哺乳,官宦之家为什么要请奶娘?背后有何原因?

📅 2025-08-14 21:36:32 ✍️ admin 👁️ 5962 ❤️ 413
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以哺乳,官宦之家为什么要请奶娘?背后有何原因?

古代人都早熟。而奶妈在挑选中,本身就样貌比较好,另一方面从小喂养孩子长大,关系非常的亲密。在性教育方面也能让其放松、信任。历史上有不少的皇帝跟自己的奶娘发生过关系,其中非常有名的奶妈就是大明王朝第八代皇帝明宪宗,他的宠妃万贞儿。这位乳母万贞儿比皇帝大17岁,从小抚养陪伴皇子长大成人。在皇帝的年少时,做了皇帝的第一个女人。又当姐姐又当母亲的奶妈关系变成了夫妻关系。

明熹宗的乳母客氏也是历史上鼎鼎有名,客氏与明熹宗也发生了关系。皇宫一直以来都是权利和皇位的斗兽场,明熹宗朱由校自幼的生长环境非常的不好,所以对他的乳母客氏非常的依赖,乳母客氏,颇有姿色,加上生性放荡,对青春期的朱由校很有吸引力,二人发生了关系,在他15岁登基后,给予了客氏无上的恩宠和权力。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,其子侯国兴、其弟客光先封锦衣卫千户。

不仅如此,客氏还掌管后宫的一切,人称“老祖太太千岁”,。勾结宦官魏忠贤扰乱朝政,残害后妃,戕害皇子,熹宗皇帝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《明史纪事本末》记其:“侍从之盛,远过圣驾,灯炬簇拥,荧然白昼,衣服鲜华,俨若神仙。”

熹宗一死,客氏遂与阉党一同族灭。对于她在后宫的淫乱,也持放纵态度。但过于放纵,全无约束,也使得明末后宫戡乱。因此有人反对乳母受封和为乳母服丧。

二、女人争宠巩固地位

古人认为人乳是人体的精华,如果身失去了人乳,就会衰老的很快,那些地位比较高的女性,非常在意自己的容貌和身材。古代大户人家的男人一个人可以娶好多的老婆,女的一旦怀孕,就不能侍奉丈夫,在怀胎十月的时间当中,还有其他女人来争宠。

所以一旦生完孩子要立马恢复身材。容貌和身材这些可都是他们的资本,而哺乳和养育孩子的辛劳,可能会让一个女人的身材走样,容貌衰老。哺乳抚养孩子也可能会让女人忽视男人的感受。为了不使自己失去男人的宠爱,所以他们宁愿花钱来喂养自己的孩子,毕竟没有恩宠就难以存活。

另一个重要的原因,古时候女人生孩子,可不是生一个就结束,能生多少就多生,古人讲究多子多福、人丁兴旺。在一些富贵人家,他们生下一个孩子时又开始准备生第二个,所以要好好的调养身体,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哺乳孩子,奶娘就必不可少。

三、大户人家的女人抚养子女的能力欠缺

亲自抚养哺乳自己的孩子是绝大多数女人最真实的想法,在古代封建思想严重,讲究门当户对。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待字闺中时,娇生惯养,家为人母后,依然是贵夫人,从小没吃过什么苦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身体素质也相对比较差。

她们有的奶水会不足,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,且古代没有奶粉。如果说呢?羊奶或者是马奶也可以喂养孩子。作为有钱有身份的大户人家来说,奶水充足的奶妈才是最好使的。另一方面孩子晚上要醒来好几回,不是要吃就是要勤换尿布,一般人都很难撑住,更别说身体金贵的女人了。晚上休息不好,大户人家的女人身体肯定吃不消。

四、挤出奶水供大人使用

有人认为人奶是不仅是养育孩子营养液,更是人的精髓,是世界上最好的补品,美容养颜的圣品。具有延年益寿治百病的作用。那些有钱人雇奶娘除了给孩子喂奶,还要供成年人引用或者使用。

一代医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形容人乳为“乳汁仙家酒”。有“补血、充液、填精、化气、生肌、安神、益智、长筋骨、利关节、壮脾养胃、聪耳明目”等多种功能,可谓非凡之物。

《名医别录》则指出:人乳能“补五脏,令人肥白悦泽,疗目赤痛多泪”。

《清宫秘方大全》里写得更具体:“以人乳调粉1.5克,可以祛风清热,润肤增白,具有清热解毒、爽滑肌肤之功。”

慈溪太后大家一定熟悉不过了,据《宛署杂记》记载,慈溪作为大清后期权倾朝野的老佛爷,她不仅喜欢喝新鲜的人奶,而且还用人奶作为护肤原料保养,以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,难怪慈禧会一把年纪,还是会比同龄人年轻好多。

《宛署杂记》记载:“清宫规定,每个季节,精选奶口40人,在内廷之中,辟专室养护,称为坐秀奶口。再选80人,著籍于宫中,由内府专门供应饮食,称为点卯奶口,意在坐秀奶口有意外时补缺。每季,更换一批……”

五、避免皇室子女与后宫牵扯,扰乱朝纲

古代平常的贵族请得起奶妈,皇宫中的皇子和公主会有自己的专属奶妈。在皇宫中除了上述的原因,还有为了防止母亲专政。在古代封建制度下,外戚干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当皇子生下来,就有乳母来照顾抚养孩子。隔离母子之间的感情,也算得上十分的残忍。

就算是皇亲国戚,亲生母亲抚养孩子也是不被允许的。如果孩子将来当上皇帝,母亲肯定会母以子贵,权势滔天,扰乱朝堂秩序,让外戚干政,统治者的权威受到了威胁。

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对于外戚干政都是十分亟待的,在妃子生完孩子之后一定会交给奶妈。奶妈的地位低下,即使能和未来的皇帝产生母子亲情,也难以影响到朝政。

历史上有名的典故“立储杀母”,汉武帝刘彻要立钩戈夫人的儿子为太子,担心太子年幼,他的母亲年轻,将来母亲垂帘朝政,把持政权,祸害超纲,于是杀掉了太子的母亲钩戈夫人。

《史记》里的补记: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,立子杀母。

乳母喂养皇子。这样皇子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不会太过分的亲近和依赖。大幅度减少了皇子生母垂垂帘听政的几率。著名的正统儒家政治家杨震上疏曰:“外交属托,扰乱天下,损辱清朝,尘点日月。

《书》诫牝鸡牡鸣,《诗》刺哲妇丧国。夫女子小人,近之喜,远之怨……言妇人不得与政事也。”

但这种劝谏根本没用,中国尤其是封建社会崇尚孝道,皇帝与奶妈之间的感情联系难以割断,奶妈的影响力,就会在这种乳子的顾念之情的情况下发展,成为攀龙附凤的重要渠道。像客氏、万贞儿这样兴风作浪、危害社会的奶妈毕竟在少数,皇帝对奶妈好,是感恩与哺乳之情,而且是为了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需要,卓显孝道。

当母乳哺育行为被赋予了伦理和人文内涵,它就显示出特有的神圣和尊严。被哺乳过的皇家子女,尽孝道,奶妈就会收到充分的尊重和感恩。

无论权势滔天、攀龙附凤的乳母也好,受尽压榨、欺凌的乳母也罢,她们都是封建桎梏下的可怜人——不过是那个畸形时代之下,所催生出的畸形产物罢了。

关注我,读史使人明智,鉴以往而知未来。大家谈古论今,以古鉴今,提升硬核实力,增强社会竞争力。

参考资料:

《史记》《红楼梦》《宛署杂记》《礼记·内则》《金陵杂志》《清宫秘方大全》《明史纪事本末》《儒林外史.第二二回》

更多精彩文章,请点击阅读 ☟☟☟

河南女土匪张寡妇,本来只谋财不害命,为何最后却屠杀无辜村庄?

“寡妇门前是非多”寡妇田小娥为何屡遭骚扰?就连西方寡妇也不能幸免

日籍华人突然回国,重申中国籍遭拒,网友:中国不是你想回就能回!

大批美籍华人连夜突然回国,海关拦都拦不住,回国背后真相是什么?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